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考试大纲》的规定和要求,体现了“稳中有变”的特点。主要变化有:①新增了标点符号使用考查题;②病句辨析题由2个减少为1个;③文言文客观选择题减少1题;④加大了对文言文笔译能力的考查,分值增至8分;⑤对联的考查是较新的句式仿写题。以下分析2004年高考试题(作文除外),并简要对2005年的考生提出一些复习建议。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这部分共有6个题,除了第6题D项有些难度外,其他都比较容易。从复习来说,应做好下列的工作,如图表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高考《考试大纲》中,改“成语”为“熟语”,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但高考试题并没有迈出很大的步子,基本上还是2003年成语考查的试题形式,这个题对于熟语题做了充分准备的考生来说是个意外。作为一个过渡,今年不这样出题,但很可能以后就会跟上。
二、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包括两种题型,一是选择题,二是问答题。前者,今年此题型仍然节选了一篇科技文章,主要内容是讲什么是人体胚胎干细胞及其研究的重要价值。文章流畅自然,语言简练;后者阅读材料选取的是茅盾的一篇现代散文《大地河山》。近年的选文多为当代优秀散文,2004年题目的取材说明选文范围更广了,要求考生阅读的面更宽了。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问答题,最为重要的是结合题目找到提示性的词语或句子,甚至是标点,这些东西找到了,答案也就有了。
对于选择题来说,还要注意错误选项的类型。通常的错误类型有:1.无中生有;2.张冠李戴;3.偷换概念;4.以偏概全;5.因果颠倒;6.前后矛盾;7.答非所问;8.混淆实然判断和或然判断;9.混淆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10.走极端。对这些,考生要特别注意。
问答题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从近年来各地评卷情况看,本题得分率一直较低。考生在现代文阅读中得分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中学生的阅读阅历浅,人文底蕴欠缺,语言表达能力差,要使这些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应坚持阅读优秀作品,了解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特点,掌握一些必要的答题要领。特别注意以下三点:一要全面审题,二要规范答题,三要完整表达。
三、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包括5道小题,第11~14题是客观选择题,第15题是出现在Ⅱ卷中的主观翻译题。
考生对文言文阅读题普遍有畏难情绪。但是不难看出,历年高考的文言文阅读题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 《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如何读懂文言文?要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文言文翻译题。文言文翻译是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仍沿用了前两年的主观笔译的考查形式,有一定的灵活性。答题技巧:把握全文大意和倾向性,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四、古代诗歌鉴赏及名句名篇默写
2004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仍采用了主观性命题,考查考生对唐代诗人张籍《秋思》一诗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细节刻画的玩味和体会。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不论是篇幅上,还是诗歌意象、内容情感上,考生都比较容易把握,考查诗歌所用的艺术手法及其所起作用也不难体会和理解。纵观高考各地自主命题,全国语文卷共有15套,这15套题中,古代诗歌鉴赏题所考诗歌除了唐诗,就是宋词,只有一首是明代诗歌。明白了这些,在备考2005年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部分时,我们复习的侧重点应放在哪里,也就一清二楚了。
复习中要养成以下习惯: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②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③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比喻);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⑤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
2004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从全国的15套题来看,一般是考三句,要求选两句作答。就这三句来说,一般是课内两句,课外一句。课内的两句,一般来说是一诗一文。这一诗一文来自《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背诵篇目。因此,这些背诵篇目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背熟,并能正确默写出来。课外的一句,多是些言简意赅、启人心志、动人心弦、表达高超的名言名句,对这些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句,我们也要分门别类整理记忆。
五、 “试验田里的新品种”
“试验田”指的是第六大题。这道大题共有3道小题,总分12分,高考新题型常常在这里亮相,所以有人把第六大题称作出题人的“试验田”。
2004年高考全国15套题中,有7套题考查了考生对对联的能力。此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举,也是多年来高考试题中增加的一个新题型。由于平常没有准备,一些考生一看到便慌了手脚。其实,只要掌握一些方法,对出精彩的下联也不是难事。这些方法有:1.正对,即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2.反对,即从新与旧、好与坏、美与丑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来说,意思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3.串对,即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来说,意思是相关相连的。
要做到“试验田”里夺高产,就应该对近几年来这道大题中出现的题型作一盘点,看一看考了些什么类型的题目,还有哪些类型的没考。这样我们的复习才会有针对性和前瞻性,才不至于年年被动地跟在高考题后面傻跑,从而才有可能和高考题同步,使我们少做无用功,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